粵贛圍屋之旅2013

酒堡荒蹤

跟著粗眉仔一團人便到客家酒堡參觀,聽鋒哥講,這酒堡以前係商業運作,但因參參觀的遊客太少,現在已荒廢了。

地磚雜草叢生,看來「荒廢」應所言非虛。

「怎會沒遊客來呢?」粗眉仔因問。
鋒哥苦笑道:「你們香港人有這麼多好玩的地方可以去,又怎會看得上這地方呢?」
有團友搭嘴:「對呀!如果不是復活節,我根本就不會來哩!」

穿過幾間舊屋,再過橋後,便是客家酒堡。

酒堡亦不例外,正門對出有一半月形水池,可能「荒廢」,水池乾乾淨冇垃圾。

客家人向來重視教育,這半月形水池會不會就是禮記內「泮宮」的象徵呢?

所謂「酒堡」,其實都是一間圍屋罷了,只不過這圍屋從前是釀酒廠,且規模較小。

可能此地從前是釀酒廠吧,對水源非常注重,大水井位在正門附近。

一無例外,圍屋的正中心是祠堂。

咦?怎麼是毛主席?

祠堂的周邊是住宅,但年青的幾乎全都到城市打工去了,現時留在這裏的都是老人家。

住宅外有條人工河(渠?)道,想是落雨時用來疏導積水。

雖渠道位在磚頭圍著的陰暗處,但因渠道模橫亙著些幾塊石連成的小橋,風景亦有些少迷人之處。

因為這圍屋有人住,並非無生命之死物,有股濃濃的人情味。

個別房間沒人住,給僻作展覽廳,但因長久沒人打理,顯得陰森恐怖。

老屋加上老人,遲暮復蒼涼。

酒堡「荒廢」了,沒有任何商業味,反令粗眉仔覺得這地方是「復活」過來。

話雖如此,酒堡早已受「商業化」破壞,門口附近架設了幾盞超核突的巨型射燈,莫非想在晚上舉行歌歌舞表演乎?

酒堡外有條人工引水道,想是因為這兒從前是釀酒坊,需要大量用水的關係。

酒堡旁邊有一條小村子,但幾乎全是廢屋,鬼影也沒多隻,只有蜜蜂。

離開時,粗眉仔才發現,這圍屋的原名應是「漁仔潭圍」,粗眉仔怕這名字會在不久後湮沒無聞,故在這篇的結尾時寫下來,以留後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