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城與東北旅遊

金山嶺長城(日出)

由於係荒山野嶺,是夜宿於景點附近的四合院,房間簡陋,勉強可以過夜。

為了睇日出,粗眉仔和一眾親人們四點半就起床了,開吊車的嬸嬸還未起床,所以一行人要行路上山。

辛辛苦苦上到山,哪知四周霞氣仍重,如咸蛋黃的太陽看起來曚查查,勉強拍了
張日出照,算做不枉此行。

沿路人影都唔見多隻,粗眉仔可以盡情影相。

中途見到有帳幕同睡袋,想不到真有人在長城上露宿,問題係:大小便如何處理呢?噢…難怪長城兩邊的花花草草會如此茂盛啦!

粗眉仔中國旅遊小百科(有關長城)

長城原本並不是旅遊景點,而係有其實際軍事用途的。
長城係一條人工防線,一般而言,長城以北為「關外」,長城以南為「關內」。城牆向「關外」的一方由於面向敵方的關係,故比較陡直,女牆較高。相反,向「關內」的一邊則比較平緩,女牆較矮,且設有樓梯,方便調派運輸,甚至徹離。

券門:由於平時不少士兵是守在城下的,一旦有戰事發生,即要登城參加戰鬥,所以在長城內側每隔不遠就建有一個圓拱形小門,稱作"券門",有石階通到城牆頂上。

垛口:在牆頂外側的迎敵方向,修築有兩米高的齒形垛口,是戰鬥人員了望敵情�����射擊敵人時掩護自己用的。具體構造時:從牆上地坪開始砌至人體胸腹部高度時,再開始砌築垛口。垛口一般砌築成矩形。

垛口上部砌有一個小方洞即暸望洞。暸望洞的左右側面磚呈內外八字形,這是為了便於暸望敵人,又不易被敵箭射中。下部砌有一個小方洞,是張弓發箭的射孔。射孔底面向下傾,便於向城下射擊敵人。

古時射孔射程有三限:從射孔上限射出的箭,可中的人心胸以上及頭部,稱「中頭彩」;中限可射中敵人腰腹部,稱「截腰」;下限可射中敵人的腿部,稱「釘足」。

擂石口:擂石口的內口高寬均約50釐米左右,它的砌法比較復雜。其內口下半是砌牆時預留的方孔,上半用異形磚拼成券狀轉臉。其外口上沿放石蓋板,蓋板內側鑿出弧形缺口,外側凸出牆面成為垛牆外幣的一層拔檐。外口之下的外檐牆面上砌有圓弧形的凹槽溜道,無論石牆還是磚牆,溜道都是用異形磚拼砌的。


排水溝及吐水嘴:為了能及時排泄積於城牆頂地面上的積水,每隔一段距離,就築有一道排水溝,雨水通過排水溝及內檐牆上的吐水嘴排於城牆基礎之外。

吐水嘴一般均伸出牆面一米左右,很好地保護了牆基不被雨水長久侵蝕衝刷。還有一點要留意,去水口一定開向「關內」(即己方),除了保安問題,亦因「肥水不流別人田」是也。


山嶺上有很多「城樓」(「望樓」),城樓一般會建在視野廣闊的山頂上(制高點)。

城樓:城樓是戰時觀察關外敵情,指揮作戰用的。一般采用一、兩層,多至三層的大屋頂建築形式。屋頂的結構和式樣有廡殿式、歇山式、懸山式等,而在城樓周圍的城牆牆台面上,均築有磚砌垛口,以備戰時使用。

大家估估下圖中這些石壆有甚麼用?

這些石壆是用來阻礙馬匹前進用的,因城牆抵禦的對象大都是善用馬匹的遊牧民族,故石壆可作為緩衝,萬一敵軍的騎兵上了城牆,亦不會如入無人之境。其作用就似今日在停車場路上橫亙著,用來阻慢車速的石壆一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