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人沿著德壽宮的城牆走,未幾便遠離人煙,到達一寧靜的地方。
這兒林蔭夾道,還有有些可愛別緻的小店和咖啡館,充滿生氣。
穿過好些小鋪和教堂後,便看見慶熙宮。
慶熙宮外的小公園有個小碑林,碑上刻的全是漢字。
「有明朝鮮國⋯⋯」,不知如今韓國人倘明白這幾個字的意思,會有甚麼感想?
小碑林對面有一個市廛遺跡,這一帶在從前原來是個繁華的商業區。
穿過小公園後,便是德熙宮的正門。
參觀德熙宮不用入場費,但不見有任何遊客,為甚麼呢?
原來這慶熙宮早已化作塵土,目前所見全是近年建築,所謂慶熙宮不過是一個片場吧了。
粗眉仔旅遊小百科:慶熙宮
前身為慶德宮,於公元一六一六年建成。由於位於正宮景福宮(北闕)的西側,因此稱為「西闕」。在光海君至哲宗時期,慶德宮與「東闕」昌德宮是朝鮮王朝的兩座主要宮殿,英祖年間,慶德宮改名為慶熙宮。
日本統治時代,慶熙宮被拆毀並建立京城中學,光復後改名首爾高等學校。慶熙宮所佔地域有一半以上變成了居民街道,光復後,慶熙宮作首爾市立美術館使用。
逛了一會,才見到一個三口之家進來,連免費都這麼少人,倘收費的話,恐怕日日拍烏蠅。
可能有關方面亦知這裏人流稀少,故不時會舉辦文化表演,吸引遊人。
「片場」旁邊就是首爾歷史博物館,地方寬敞舒適,就算不看展覽,進去歇歇也好。
博物館外的草地上有些仿古跡的建築部件,可讓大家認識一下古代的韓式⋯⋯不,中式建築。
粗眉仔經常在古籍上看見「女牆」二字,現在才第一次看見實物。
兩人返回連著景福宮和南大門的中軸線,向景福宮走去。
這裏遊人甚多,非常熱鬧,跟慶熙宮完全是兩和世界。
中軸的正中有個小公園,公園內有不少韓國偉人的銅像,其中一個應是韓文字母的發明者。
中軸線的盡頭就是景福宮入口,聚集了大批遊人,熱鬧如街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