壯麗之門
到了目的地,導遊穆沙拉便來迎接粗眉仔和豬豬,這個地方叫法泰赫普爾西克里(英語:Fatehpur Sikri),意思為「勝利」,可理解為「勝利之城」,對絕大部份香港人來講,這是一個陌生的名字。
兩人先要付每人十盧比坐接駁巴士去景點入口,十足十大陸景點的所謂環保接駁車。
法泰赫普爾西克里是印度北方邦亞格拉縣的一個城鎮,曾是蒙兀兒王國的首都,所以留下來的古蹟不少。
一落車,就有不少伸手要錢的各式人等湊近來,雖然已經有了經驗,但粗眉仔仍未習慣,顯得有點畏縮。
第一站參觀的是清真寺,遠看已經覺宏偉萬分,粗眉仔有種錯覺,以為這是德里的賈馬清真寺。
脫鞋後穿過大門後,便是一個大廣場,粗眉仔暫且不參觀廣場,先從另一個門口出去,回眸一望,便看見一座壯麗無比的大門。
粗眉仔旅遊小百科:寳倫達華撒
寳倫達華撒(英語:Buland Darwaza)意思為「壯麗之門」, 建於公元1576年,係阿克巴(英語:Akbar) 為紀念戰勝古吉拉特邦(英語:Gujarat)而建,是通往法塔赫布爾西格里(英語:Fatehpur Sikri)宮殿的主要入口。
寳倫達華撒高六十五米,是印度最高的閘門,裝飾精美,是蒙兀兒建築的典範。
由大門前的階梯,可俯瞰整個法塔赫布爾西格里,真是個很小很小的城鎮。
返回廣場後,穆沙拉便一臉嚴肅地對粗眉仔和豬豬說:「儘量不要離開廣場的範圍,這裏周圍有好多扒手的。」
粗眉仔登時一呆:那些扒手在清真寺範圍內作惡,不怕受到真主的懲罰嗎?
穆沙拉是穆斯林,說要先去做禮拜,過十五分鐘後才回來,叫兩人自己四圍逛逛。
粗眉仔旅遊小百科:賈馬清真寺
法泰赫普爾西克里的賈馬清真寺(英語:Jama Mosque, Fatehpur Sikri)是蒙兀兒王國統治者沙賈汗(英語:Shah Jahan)於1648年為獻給他的女兒而下令興建,為印度最大的清真寺之一。
清真寺前有不少穆斯林正在禮拜,氣氛輕鬆,不算十分莊嚴,但充滿異國風情,所以粗眉仔拍攝360度全景影片,讓大家感受一下。
沙賈汗(英語:Shah Jahan,又譯沙加韓、沙賈漢、沙迦罕)是蒙兀兒帝國的皇帝,於1628年到1658年在位。他的父親就是胡馬雍,即下令興建德里胡馬雍陵的皇帝。
主殿不及德里的龐大,雕刻是很精美,但外牆有點骯髒,看起來沒德里的保養得那麼好。
由於今日星期五,來禮拜的教徒極多,但廣場地方大,所以不算大擠擁。
信徒中有不少隨父親前來的小孩子,但他們不算太虔誠,祈禱時仍嬉笑不住。
這個清真寺的最大特色,是外牆上有不少水彩繪畫的花紋裝飾,但因年代久遠,部分已剝落,看起來有點殘舊。
沙賈汗統治期間,下令建造不少經典建築物,而且風格各異,「沙賈汗」在波斯語中的意思是「世界的統治者」,是蒙兀兒帝國一個重要的皇帝,所以之後去到泰姬陵時,粗眉仔會再詳細講講他。
廣場中有個白色的像小型宮殿的物體,沙廉基提墓。沙廉基提墓由白色大理石建成,理應很漂亮,但似乎欠缺清潔和保養,看起來不太白。
沙廉基提墓(英語:Tomb of Salim Chishti)是蘇菲派(英語:Sufism)聖人沙廉基提的埋葬處,那究竟蘇菲派係乜?大家只需要知道蘇菲派為伊斯蘭教的一個流派就可以了,詳情不用理會,反正講了也不會明白。
廣場的一邊,是沙廉基提後人的墓地,遊人和信徒極少,比較安靜。
據歷史記載,蒙兀兒帝國的統治階層全是穆斯林,信奉伊斯蘭教,而基層則信仰印度教,現在則剛好相反,歷史就是這麼有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