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遊, Travel, 渡假, 新加坡, 東南亞, Singapore, South East Asia, 牛車水

新加坡本土

土生博物館是個開幕不久的博物館,就在新加坡郵政博物館的斜對面。入場費要六蚊波紙,不算便宜。

第一層展覽館,展示新加坡的華僑翹楚,但絕大部份粗眉仔都不認識,沒有引起甚麼共鳴。粗眉仔唯一一個認識的華僑翹楚,是新加坡國父李光耀,原來他袓上是福建華僑。

再上一層便是另一個展覽廳,展覽廳內有各式古老傢俱,藉此讓大家認識老一輩新加坡華僑的日常生活。

其中有一種家品叫做「蓋盅」(Kamcheng) ,是舊時新加坡華僑家家戶戶必有的食物容器,但現在已經很少見了。

有些華僑雖然早已經在新加坡落地生根,仍念念不忘要宣揚中國文化,將中國四大名著翻譯成馬拉話,現在大家看見的,是西遊記的馬拉話翻譯本。

「Epergne」可以話係歐洲的「全盒」,傳到來新加坡華僑手上就立即變成中歐合壁的「混血兒」,造型獨特。

個別展館的燈光會比較暗,這是因為怕強光會損害顏色豐富的展品。

地緣關係,舊時新加坡的婦女亦流行穿着「卡峇雅(Kebaya)」,一種印尼的女裝襯衫。

這些都是桌幃,一場放在飯枱上的食物,本來是英國的家品,但來到這裏又加了些新加坡元素,圖案非常有南洋風味。

驟眼看,這些都是中式神檯,再細心睇,才發覺裏頭供奉的是耶穌基督,另一個中西合璧的例子。

檳榔器皿是另一種南洋華僑獨有的家品,有不少製作的甚為精美,具收藏價值。

整體來講,這間博物館內的所有展品歷史都不算太悠久,大部份文物的歷史都不超過一百年,但環境寧靜舒適,入來涼涼冷氣也不錯。

新加坡的華僑歷史沒有馬來西亞那麼悠久,所以這個有關華僑歷史的博物館也沒有檳城的那麼好看,不要期望是另一個娘惹博物館。

最後一提,兩人在返酒店途中,遇到一件奇事……
話說兩人去食飯的時候,看見地上有一個銀包,執起來一看,發覺裏面竟然有五百多元波紙,還有一張外勞身分證,身分證上的是一個大陸的工人。
兩樣在周圍徘徊了一會,都看不見有半個警察,沒有辦法,只好先去吃飯,返酒店時再交給酒店的職員好了。

誰知去到大排檔時,赫竟看見一個買外賣的警察,頓時喜出望外,立即將銀包交給他。
兩人剛剛去完緬甸,就遇上這種奇事,莫非這是佛祖的考驗?

旅程結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