陝南隴東之旅

尋找張良仙蹤

粗眉仔今日會前往天水,臨離開漢中前參觀了張良廟(祠)。

粗眉仔旅遊小百科

張良廟傍山依水,古樸典雅,終年雲靄繚繞,頗有仙家靈氣。柴關、紫柏二山在此形成一個圈椅狀,廟前一水和廟後一河又成環抱之態,廟四週幽靜肅穆,方圓百里蒼松紫柏挺拔蒼翠,大有護法衛道之像。二水輕流低吟,如琴鳴曲;鳥語清脆,空谷傳音;再加以廟宇玲瓏,樓臺迭現,常使風塵僕僕的遊客,如去雲霧飄渺,變幻無常之境,頓生飄飄欲仙,遊身世外之感。張良廟融名勝、古跡、文物、風景于一體,成為陜南著名的遊覽勝地。

一入山門,便有一木橋,名曰「進履橋」,取張良在圮橋為黃石公撿鞋穿鞋一事。橋上有欄杆和靠椅,但橋下流水污濁,與靈境差遠矣。

過橋後有一偌大院落,左右有鐘、鼓樓,院中央幾立著「靈霄殿」,但見八角飛檐,琉璃瓦飾頂,彩繪拱鬥屋檐,頗為壯觀。

殿側分列「三清殿」、「三官殿」、「三法殿」等配殿。不同神佛可在同一地方領受香火,中國人果然包容。

院內有一個小碑林,保留了不少名人的墨跡。以下為米芾的「第一山」。

當中有馮玉祥所立的石碑,特別之處是石碑上的對聯為「龍門對」,上聯從右向左,下聯從左向右,似開門一般,聯曰:「豪傑今安在,看青山不老,紫柏長存,想那志士名臣,千載空余憑吊處;神仙古來稀,設黃石重逢,赤松再遇,得此洞天福地,一生願作消遙遊。」

穿過碑林,便看見拜石亭,亭的匾額有點奇怪,字都偏右了,小劉說是因為張良尊重黃石老人的關係。

亭內的石椅石檯全是用原塊漢白玉石雕琢而成,而且還是整整一套,非常難得。

再繼續深入可見一山丘,登山的樓梯都是漢白玉石,故有「雲梯」之美名。

山頂上的亭子叫「授書樓」,取黃石山向張良授書之意,可盡覽就近的山景。

廟後有一幽靜竹林,竹林中竟躺著一頭石牛,何故?

據小劉講,這石牛原是太上老君的座鴐,受命將經書送予張良,途中遇上大風,吹翻牠背上經書,經書觸地後變成竹林,這仙牛因怕受罰,故躺在這裏,永遠陪伴張良。

後花園佈局巧妙,古樸典雅,跟武侯祠相比自有別番味道。

跟小劉別過後,粗眉仔一行人便驅車前往甘肅天水,中途經過鳳縣,大家因開始肚餓,麥先生便在縣城安排午膳。

當日為農曆正月十三,陜西人還未過完年,故大部份舖頭仍然在關門狀態。搵食中途遇到一隊趕赴表演的花鼓隊。

「這些婆婆真壯健啊!」豬朋甲讚歎。
麥先生苦笑道:「不要這麼大聲,她們才不過四十多歲,還未到『婆婆』這個年紀哩。」
這裏不但乾燥,日光亦猛烈,如此雙管齊下,皮膚自然老得快,粗眉仔等人能生在香港,應該慶幸自己執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