車子離開韓城舊區後,很快便駛到黃河邊,司馬遷祠就是在這裏。
司馬遷祠的正門正進行大工程,將正門前的空地(也許之前是田地)打造成一個石屎廣場,所以處處麈土飛揚,民不聊生…
因工程將正門附近搞到「爛熔熔」,粗眉仔乘坐的車孑得以「偷雞」走泥路並停在正門旁邊,省下大家不少腳骨力,但卻苦了麥先生,要走大段路去售票處買票,再走回來交票入場。
麥先生才走兩步,就被太后叫住了:「這個景點該有老人優惠吧?」
麥先生說:「也許有,但我不大清楚…」
話口未完,太后就向其餘人「命令」:「六十歲以上的人,拿回鄉卡出來。」
大家都乖乖「繳械」,太后收集後便塞給麥先生,笑道:「這樣該可省下不少入場費吧?」
麥先生沒有拒絕「好意」,抱著回鄉卡買票去了。
因為售票處路程遠,麥先生先後足足花了十五分鐘才回來,大家幾乎都給太陽「蒸乾」了。
粗眉仔旅遊小百科:司馬遷祠墓
司馬遷祠墓坐落在韓城市南10公裡芝川鎮的韓奕坡懸崖上,始建於西晉永嘉4年。司馬遷祠墓建築自坡下至頂端,依崖就勢,層遞而上。
司馬遷不如孔子或關公出名,不沾詩書豬朋甲自然一頭霧水。
為了提高豬朋甲的遊樂興致,粗眉仔說:「這個司馬遷是寫歷史的。」
豬朋甲「哦」了聲,冷淡地。
粗眉仔於是說:「司馬遷二千年前已經在寫中國歷史了。」
豬朋甲沒有出聲,只疑惑地望著粗眉仔。
粗眉仔沒好氣地道:「那時候,世界上其他地方,都還未有人在寫歷史哩。」
豬朋友也許開始覺得司馬遷可能係條「勁野」,一臉疑惑。
司馬遷祠廟位處一山坡上,這山坡非常斜,通往祠廟的道路,自然亦非常斜(哈哈!廢話…)
據地陪講,這條非常斜的路是條古道,在從前是韓城去黃河邊然後去山西的唯一的一條路,難怪粗眉仔覺得這裏有點梅關古道的古意。
地陪帶「粗眉仔一行人」參觀了一個勉強可以叫做展覽館的物體,裏面只有幾幅講述司馬遷生平的圖畫,沒有半點有歷史價值的文物,加上粗眉仔對司馬遷的生平非常熟悉,只在裏頭轉了半個圈便出來了。
粗眉仔在「展覽館」附近蹓躂了一會,見無甚可觀的東西,不禁索然,幸好大家很快又出來了。
比較煞風景的是,這段斜道兩邊鋪設了現在化的梯級。
所有人沿斜道繼續走,未幾便到達司馬遷祠的主殿。
這兒地勢不算太高,但因位處黃河邊的岬角,坐享二百七十度的遼闊風景,滿眼盡是滾滾不盡的黃河,氣勢非凡,果然「山不在高」,有「傑」自然「地靈」,可恨眼前橫亙了一道大橋,幾乎煞盡風景。
登上高處,粗眉仔望得更清楚,那個快將建成的廣場,豎立了一個大銅像,非常俗氣。
司馬遷祠不是一座寺廟,只是一件起來紀念這位一代偉人的建築,所以比較樸素,沒有多餘的裝飾,只有些前人頌讚司馬遷的匾額和豎碑。
祠堂內有個司馬遷的塑像,雖然司馬遷曾受宮刑,此像並非面白無鬚,可見做像者對司馬遷不甚了解,還是…因為他是在同情司馬遷呢?
祠堂後面有個墳頭,地陪說這是司馬遷的衣冠塚。實情係,沒有人知道司馬遷死後葬身何處,這裏的甚麼祠堂呀墳墓的,都是出於後人的附會。
祠堂後有條上山的小路,鋪路的全是圓形的厚「石錢」,非常趣緻。
再看清楚,原來這些所謂「石錢」,全是古人所用的石磨,廢物利用,既環保又有實用。
粗眉仔將此發現告訴豬朋甲後,豬朋甲登時驚問:「那麼說,這…這些東西都是文物古董來嗎?」
粗眉仔道:「也可以這樣說。」
豬朋甲又問:「既然是文物古董,為甚麼會隨意亂放呢?不怕被人搬走嗎?」
粗眉仔沒好氣的道:「這些所謂文物古董就是送給你又如何?你有本事拿嗎?」
豬朋甲彎身嘗試將其中一「片」石磨提起,卻無論如何都搬不動。
行到這裏,已出了司馬遷祠廟的範圍,加上頂頭的大太陽越來越毒,大家決定遁另一條路下山。
中途遇見一個古窯遺址,遺址附近還有些製陶器的工具和裝置,似乎有關方便打算將這裏打做成一個新景點。
古窯再往前一點,有好些仿古平房,最大一間的門囗上,橫亙著「馮同溯源」四個大字。
據地陪講,司馬遷在被閹割前生的兩名兒子,為避禍而分別改姓作「馮」(馬字加兩點)和「同」(司字加一楝)。
平房內有簡單的家俱和器皿,牆上有銅牌,寫著這裏是電視劇司馬遷傳的拍攝場景,未知此片好看否?
一入正門便看見地上鋪了塊木板,粗眉仔覺得好奇,便揭起來看看,地陪說這個大洞是用來去水的,因為上山的路像條滑梯般,下雨時雨水都從正門出去,倘沒有這去水口,正門勢必給滑下來的雨水沖爛。